日前,《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发展阶段、锚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目标,部署了五个方面重点任务。
我们围绕这五个方面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重要论述,一起学习领会。
2022年3月30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只有从源头上使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下来,生态环境质量才能明显好上去。重点是调结构、优布局、强产业、全链条。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既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又降低污染排放负荷。对重大经济政策和产业布局开展规划环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调整区域流域产业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发展高效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我多次强调,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3月15日,我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研究部署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重大举措。要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要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要抓住资源利用这个源头,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要解决好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科技支撑不足问题,加强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等科技攻关,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要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
——2021年4月30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019年7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是15日下午,习近平在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林区,沿着崎岖的护林小道察看林木长势。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既是改善环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要保持攻坚力度和势头,坚决治理“散乱污”企业,继续推进重点区域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城镇、开发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要抓好内蒙古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的生态综合治理,对症下药,切实抓好落实。
——2019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要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要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强江河湖库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建设美丽海湾,有效保护居民饮用水安全,坚决治理城市黑臭水体。要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要实施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加强白色污染治理,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强化重金属污染防治,重视新污染物治理。要推动污染治理向乡镇、农村延伸,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021年4月30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021年4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在广西考察。这是25日下午,习近平在桂林市阳朔县漓江杨堤码头,了解漓江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保护等情况。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上下同心、齐抓共管,把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深入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杜绝滥采乱挖,推动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系统持续优化、整体功能持续提升。
——2021年4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的讲话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经济社会价值。要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要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代价。要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要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强化外来物种管控,举办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
——2021年4月30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国际合作,认真履行国际公约,主动承担同国情、发展阶段和能力相适应的环境治理义务,为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不断增强制度性权利,实现义务和权利的平衡,展现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要发挥发展中大国的引领作用,加强南南合作以及同周边国家的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资金、技术支持,帮助提高环境治理能力,共同打造绿色“一带一路”。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坚定维护多边主义,有效应对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规锁”的企图,坚决维护我国发展利益。
——2021年4月30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发展蒙上阴影,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面临更大挑战。面对恢复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发展中国家更需要帮助和支持。我们要加强团结、共克时艰,让发展成果、良好生态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构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
——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
2022年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在海南考察。这是11日下午,习近平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考察。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提高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鼓励海南省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路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经验。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构建高效统一的规划管理体系,率先建立现代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监管体制。要积极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热带雨林等国家公园,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要完善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形式多样、绩效导向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要严格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立健全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强化绿色发展法律和政策保障,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法律法规。要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建立健全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要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机制。要大力宣传绿色文明,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2021年4月30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