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
新征程
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展望
新格局
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转化矛盾
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旅游业要加速促进高质量发展
文化建设
旅游业的发展要侧重于服务文化强国、文化建设的要求
生态文明
旅游业要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发展低碳旅游、绿色旅游、环保旅游
区域协调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
旅游消费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符合上述发展趋势,“十四五”期间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可望得到更大程度释放 。尤其是叠加文化、养老、健康、教育等需求的文化旅游、养老旅游、健康旅游、研学旅游等需求 ,将成为持续的消费热点。
任务一 科技创新
“十四五”时期,应着重推动5G、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业的应用,实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技术创新、主体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的全面变革并集成发展。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加快建设智慧旅游景区、完善旅游信息基础设施、扶持旅游创新创业等八项重点任务。
任务二 产业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十四五”时期,旅游业发展也要坚持高质量发展的主线,从高速旅游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通过创新实现质量提升和效益提升。
住
新技术持续赋能住宿业升级,逐步会对酒店住宿业产生深远影响。住宿业还是文旅融合的代表,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到产品设计,以及对相关文化、历史、艺术、创始人、设计师的故事讲述,文化创意的融入大大提升了其吸引力。乡村民宿将成为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成为丰富旅游产品供给的重要领域,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措施。
游
随着旅行服务商数量的增加,旅行社服务质量在提升,旅游在线平台(OTA)也经历了“十三五”时期的爆发式巨人式增长,以携程、同程、蚂蜂窝为代表的大平台建设基本形成格局。定制旅游正在成为未来旅行服务业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功探索和有效路径。十四五”期间,定制旅游将从大众定制迈向大规模定制,成为从消费者主权出发,依托旅行商的专业化运营,在分众和分层基础上为旅游者提供品质服务的商业模式,成为传统旅行社和OTA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吃
餐饮逐渐成为旅游消费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成都、重庆、广州等餐饮文化发达的城市,美食成了其重要的旅游吸引力。很多旅游者将品尝美食作为旅游活动的必备项目,甚至是主要动机。
购
购物是旅游消费中最具潜力的项目之一。创意性、功能性、地域标志性的重要性得到增强。具有地方特色和广泛知名度、有品质保障和价格优势的旅游商品将得到更好发展。
娱
以体育公园、实景演出、剧场等为代表的文化娱乐项目投资增长很快,已成为目的地的重要旅游吸引物。
任务三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是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方式。乡村旅游叠合了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众多国家战略,未来将迎来“乡村旅游+”时代。
01
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发掘乡村旅游地文化内涵,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品质和层次。
02
发展“乡村旅游+农业”,实现乡村旅游和农业观光、林下休闲、园中采摘、田上农耕、农家消费等的融合发展。
03
发展“乡村旅游+手工业”,促进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传统服饰制造等)的保护传承和旅游发展相统一。
04
发展“乡村旅游+艺术/体育”,将民间艺术(民族音乐、地方曲艺等)以及传统的体育形式(民间武术、民族体育等)融入乡村旅游当中。
05
发展“乡村旅游+康养”,结合乡村自然生态和民间传统医学,发展集运动休闲、度假养老于一体的乡村康养集聚区。
06
发展“乡村旅游+传媒”,引导电视、电影、“两微一抖”等传媒走进乡村,推出一批网红乡村。
任务四 国内市场
冰雪旅游
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发展寒地冰雪经济”“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系列重要论述已经成为新时代冰雪旅游发展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2017-2018年是我国冰雪旅游项目的立项高峰期和建设启动期,预计2020年以后,特别是进入“十四五”期间,我国冰雪旅游项目将进入大规模营业期。
夜间旅游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鼓励有条件的旅游景区在保证安全、避免扰民的情况下开展夜间游览服务;丰富夜间文化演出市场,优化文化和旅游场所的夜间餐饮、购物、演艺等服务;鼓励建设24小时书店;到2022年,建设200个以上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间文旅消费规模持续扩大。夜间旅游可以“撬动夜间GDP、丰富旅游新业态、照亮城市、点亮民心”,已经成为大众旅游新需求,全域旅游发展的新动力。
自驾房车旅游
自2016年十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自驾车旅居车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我国自驾车旅居车旅游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当前呈现出以下五个阶段性特点。增长高速化、空间集聚化、运营专业化、类型多元化、行业规范化。营地多以独立形式存在,营地类型多元、滨水型最多,营地产品业态从营位租赁升级为集住宿、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营地综合体。
低空旅游
低空旅游在近年来得到了各地的重规。从直升机观光到滑翔伞、热气球、无人机航拍等,各种低空旅游项目均有很大发展。制约低空旅游的因素主要包括空域管制、较高成本以及市场尚待培育等。这些因素在“十四五”期间可望得到有效缓解,从而迎来低空旅游的迅猛发展。
邮轮旅游
疫情对邮轮旅游带来重大冲击,但总归过去,人们对邮轮旅游体验的硬性需求终还会热燃。
旅游装备
旅游装备制造是旅游业和制造业结合的重要产物。近年来,在市场和投资的双重驱动下,我国旅游装备制造在房车、游艇、大型游乐设备、户外运动装备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关键设施设备方面还有待突破,如部分索道、滑雪等设施设备仍需进口,另外在顶级旅游装备方面国外品牌仍然占主导地位。“十四五”期间在旅游装备制造的自主化、品牌化方面可望有明显突破。
任务五 文化建设
研学旅游
自2016年12月教育部、发改委、原国家旅游局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游的意见》以来,我国参与研学旅游的人数迅速增长。
文博旅游(文化公园,博物馆)
随着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增加、旅游市场的成熟和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大量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美术馆和非遗传习场所进入旅游线路。很多文博场馆通过改善接待条件、改进展陈方式、举办主题展览、增加体验环节等吸引了众多旅游者。在很多旅游目的地,文博场馆已成为重要的旅游活动场所,到文博场馆“打卡”成为一种时尚。
任务六 对外开放
推动旅游业的国际化布局。在产品和业态方面,积极推动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在旅游文创、夜间旅游、主题乐园、旅游演艺、精品民宿、特色酒店品牌、目的地当地服务、旅游电子商务服务、支付服务、保险服务和旅游装备制造等方面的国际合作。
任务七 社会建设
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健康产业,推动康养产业。
2020年新冠疫情的发生,将进一步掀起以健康旅游为代表的户外运动休闲旅游等的热潮。这些旅游活动不同于一般的以纯粹放松到此一游为目的旅游活动,更加注重身心健康的提升、个人的成长等等,因而更加“积极”,对于国民素质提升也是更为有利。
任务八 绿色发展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国土空间规划,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等空间管控边界;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
任务九 安全发展
提升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工程标准,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结 语
“增量”
不断丰富风景区产品供给。推出绿色生态游、风光游、红色革命游、人文历史游、温泉体验游等旅游线路。加快建设大景区、田园综合体、特色康养小镇等一批大型旅游综合体。扎实推进特色鲜明的休闲度假产品开发,积极发展消暑纳凉、养生养老、休闲农庄、乡村民宿、民俗风情、参与体验等多种业态的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产品有效供给。
“存量”
不断增强风景区游客体验。策划“有看头”演艺,推出演艺节目提质升级。做优织锦、刺绣、花灯、舞狮等民俗文化演艺节目。打造“有玩头”项目,推出景区夜游产品,举办美食节、音乐节等节会活动。建设“有住头”住宿,开发多样化住宿体验,完善度假功能,配备茶铺、小厨等住宿配套业态。布局“有吃头”美食,建设美食特色街区,引进地方特色美食、小吃,切实丰富旅游体验消费内容,不断增强旅游景区游客体验。
“标准”
不断提升风景区标准化服务水平。创建评定景观质量评价、现场检查等环节,既积极鼓励支持,又严格标准规范。引导各地合理规划景区创建目标和创建时序,有序推动品牌创建评定工作,兼顾数量和质量,提升风景区标准化服务水平。
“品牌”
不断提升风景区品牌影响。做好节会营销,创新策划举办啤酒节、露营节、音乐节等节会活动,充分调动游客参与积极性,引导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持续跟进推广,利用节会营销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价值。做好渠道营销,分年度制定旅游宣传营销政策,与各旅行社、在线平台等营销商建立合作关系,合力开展线上线下宣传营销。
“监管”
不断提升风景区服务管理。进一步加大暗访、检查和复核力度,加强全链条监督,抓好复核和动态管理,形成“有进有出”长效管理机制。执行好景区流量监控制度,合理控制景区流量,做好卫生防护,提高应对疫情风险的能力。加大地质灾害、消防安全、食品卫生、交通安全等保障,特别要加强重点时段、重要设施设备、重大旅游节庆活动以及高风险旅游项目等安全监管。
“协同”
凝聚风景区发展合力。贯彻落实“旅游+”“+旅游”理念,积极争取涉旅部门支持,加强与景区主管部门、属地乡镇街道的联动,解决好景区管理工作中的“缺位”“错位”问题。稳步探索景区的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三权适当分置,破解景区开发协调难、分散化资源规划统一难的问题,凝聚景区发展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