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敢于担当作为,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干部有担当,组织有作为。组织部门要把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贯穿干部选育管用全过程,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图片来自互联网)
让担当的干部“心不苦”。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前所未有的各种挑战,能否把握新时代“脉搏”,关键在于能否让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有为还有位。要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充分发挥干部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公道对待干部、公平评价干部、公正使用干部。释放“鲶鱼效应”,破除“洗碗效应”,实行优胜劣汰,激发干部的干劲和活力。大胆地让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得实惠,让投机者受损失,激活干部一池春水。
(图片来自互联网)
让担当的干部“有底气”。改革发展,从来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出现过错。为激励保护干部,从中央到地方,不断探索健全容错免责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体现的是党对干部的负责态度。但容错不是无原则、无底线地包容,既不能不问青红皂白“打棍子”,也要防止把容错当成一个筐,什么错都往里面装。必须坚守原则和底线。坚决不让别有用心者“钻空子”。要明晰容错界限标准,细化容错内容范围,严格容错程序认定,坚持全面核实、深入分析、客观评价、严格把关。理直气壮地为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给他们系上“安全带”,决不能让干部因“犯错”而受影响。以担当带动担当、以作为促进作为,让吃苦者不吃亏、流汗者不流泪、担当作为者没有后顾之忧。
(图片来自互联网)
让担当的干部“受厚爱”。改革开放已经到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阶段,更需要担当作为的干部勇挑重任。要及时对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重大项目、重要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且群众公认的干部进行提拔重用,为实干者保驾护航,让实干者得实惠。在评先评优指标、奖励分配上,向勇于担当、工作扎实、实绩突出的干部倾斜,表彰奖励一批先进典型,大胆使用或提拔处分影响期满、各方面表现优秀的被问责干部,打破阻碍干部晋升的天花板,帮助他们放开手脚干事创业。让苦干实干的干部既有“盼头”,又能尝到“甜头”,切实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图片来自互联网)